著名學者說劉基|陳廣宏談劉基文學地位問題

記者問,劉基是明初文壇領袖人物,他作詩寫文主張文必載道,注重理氣并重。您能談談劉基的文學地位和影響嗎?
陳廣宏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,長江學者:
我們理解劉基,我想可以在這個傳統士大夫的文人、學者、官員三位一體的這樣一個定位當中來理解,所以無論是文以載道還是理氣合一,或者說理氣不分先后,其實都是宋儒他們理學家,傳下來的這樣的一個基本的認識。也是像劉基這樣的他在學術上的一個思想框架,所以我想可能更重要的是他的一個具體的踐行。也就是說立德、立言、立功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那么從文學上來說的話,那就是在元末的時候,他始終懷有一種憂患意識,堅持正義,他是做了很多的詩文,其實是為民請命,同時抒發憤懣的情緒。入明以后作為帝師,他為朝廷做了很大的功績,但是同時他也是非常的知份,所以是功成身退、淡泊自守,所以就是他在入名以后的,主要體現在他的《犁眉公集》里面,我們可能要更加多地去體會那里面細微的地方,因為到了明代的時候,其實政治環境還是非常險惡,所以在這種情況下,那劉基跟宋濂又不同,從文學成就上來說作為開國文臣,那劉基的性格,我感覺就是更加突出,那么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覺得劉基人格魅力更具有現代意義。